華格納 (Richard Wagner) 的生涯及其作品
劉文玲(旅美音樂家)
華格納雖以歌劇作曲家聞名樂壇,由於他是一位教養廣博的音樂家, 因此並不滿足於聲樂本位的歌劇,而採入白遼士和李斯特創立的標題音樂,由巴哈和貝多芬流傳下 來的最複雜的器樂作曲技巧,以及文學與思想上各種新的態度,寫作他獨特的歌劇作品。
華格納試圖使歌劇真真實實地成為一種“綜合藝術”,他親自構思戲劇的情節,親自撰寫 台詞,然後為其譜曲。他把劇作家、詩人和音樂家的工作,由個人全部擔當,把當時音樂文化的總 和,表現在他的作品上。在音樂中,他又給予新的、自由的和聲與對位法,創造出新的管絃樂法, 使音樂的表現力突然增大。至於作曲技巧上的新手法,白遼士、舒曼、蕭邦和李斯特已有相當的 開拓,華格納又大膽地往前邁進,於是孕育出和思想與文藝有密切關聯的,表達自由個性的“近 代音樂”。華格納的創作乃是音樂史上的大轉機。
威爾漢‧理查‧華格納,生於德國來比錫。華格納家的祖先,從未出現過什麼偉大人物, 是一個平凡的德國中流家庭,但這位父親卻很喜歡演劇,和許多伶人與劇作家都有交遊,因此華 格納的兄姊(共五男四女,有兩個男孩夭折,華格納是幼子),從年幼時就和戲劇親近。
華格納於九歲時,進入德雷斯頓的克樓茲學校。很早就顯示文學方面的才能,傾心於希 臘悲劇與莎士比亞的戲劇,十一歲時已寫作劇本。大作曲家韋伯這時正在德雷斯頓擔任歌劇院 指揮,和蓋耶有親密情誼,當蓋耶去世後,還特地訪問他的遺孀和孩子們,小華格納對這位大 前輩,雖然很敬慕,但他的音樂才能還不曾萌芽,只是能任意在鋼琴上彈一些曲調。十四歲時, 受到伯父阿道夫的親切愛護與指導,博覽文學著作,加深對戲劇的認識。
十八歲的華格納正醉心於貝多芬的音樂。貝多芬的大曲,他多親手抄錄過,不管是醒 著或睡著,總是在哼唱貝多芬的曲調,他下了一番苦工夫,深入地加以研究,譜寫C大調交響 曲,情景與抒情調。二十歲的華格納已被公認為傑出的作曲家,寫出“結婚”“妖精”歌劇 劇本。二十三歲時,譜寫“哥倫布”序曲,二十六歲被聘為俄國里加歌劇院指揮;此後華格 納的願望是想在當時歌劇界的中心地巴黎揚名,他帶著妻子和完成一半的新歌劇“黎恩濟” 的譜,離開俄國抵達巴黎。此後十年間,在巴黎他先後完成歌劇“唐懷瑟”、“羅恩格林” 及“黎恩濟”、“徬徨的荷蘭人” “唐懷瑟”“齊格菲之死”等歌劇。華格納為使自己的歌劇有理想的演出,計畫建蓋一所 合乎心意的劇院,後來決定在拜魯特(慕尼黑北方)興建。當華格納去世之時,葬禮便在 拜魯特隆重舉行,有如帝王的葬禮。華格納去世後,每年夏季都照例在拜魯特舉行“華格 納音樂節”,由全歐洲第一流的指揮家、第一流的管絃樂團及歌唱家,聚集在一起上演華 格納的作品,可見華格納的歌劇對後世人影響之大。
|